玉出于石而胜于石
玉出于石而胜于石
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石器古玉品鉴
11
蒋卫东
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、研究员,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、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,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。
如果以“石之美者”为标准,我国最早的玉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晚期。山西峙峪遗址,出土了1件距今约2万8千年的磨制钻孔扁圆形石墨装饰品。距今约1万8千年的北京山顶洞遗址,出土的美石质装饰品更加丰富,有7颗制作精巧的白色石灰岩小石珠和1件用天然黄绿色岩浆岩小砾石制成的石坠,石珠表面还被染成红色。虽然这些装饰玉器均采用“假玉”美石制成,数量也寥若晨星,却表明我国玉器的起源有着更久远更广阔的背景。
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“真玉”(闪石玉)玉器,出土在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和辽宁阜新县的查海遗址,有玉玦、玉锛形器、玉匕形器等,距今约七八千年。大英博物馆中国厅的一条过道上,精细布置着一个中国古代玉器的小型特展,也从兴隆洼-查海玉器说起。因此,我们可以将距今8千年至6千年视为中国早期玉器萌生和中华玉文化起源的阶段。但与东北地区早期玉器多为“真玉”制品不同,长江下游地区从距今8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到6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,都以低硬度的萤石或滑石等“假玉”为料,其中,跨湖桥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玉璜。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,早期多采用低硬度的美石为玉料,晚期则主要以高硬度的玉髓(玛瑙)制作玉器。器型除了玦之外,还有璜、璜形坠饰、管、珠等,其中玉璜逐渐成为长江流域早期玉器中与玦并驾齐驱的代表性器类,并由横截面椭圆形的条形璜逐渐演变为横截面扁方形的桥形璜。
总览起源阶段中国各地的早期玉器,绝大多数仍采用各种美石质“假玉”为料,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质料特征,制琢工艺则主要沿用打制成形的制石技术,尽管在耳饰玦的缺口裁割等环节中已使用“以砂为介质的间接磨擦法”新工艺,但琢玉工艺尚未与制石技术中明确分化。这一阶段玉器的功能,也主要局限于佩挂在耳、颈部的实用装饰品,器型简单,光素无纹。在墓葬中,玉器的有无及其器型种类,跟墓主身份地位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。不过,作为人类象征性思维的产物,玉器显然从一开始便寄托着人类情感和想象等精神内容,从而跟宗教观念、身份标签、性别划分等社会功能发生了紧密的关联。玉出于石而胜于石。
TAG:玉出于石而胜于石
Comments
Post a Comment